重难点解析
解题指导(一) 连贯
1. 语句复位题
作答语句复位题应从以下六方面考虑:
(1) 事理是否相承
逻辑关系——因果、条件、递进、并列、总分、大小、轻重、快慢、难易、表里、先后、动静、多寡等。语段在表达一定的意思时,会按照某种逻辑顺序或者符合一定的生活事理,而这种顺序或者生活事理恰恰就是句子衔接的思路或特征。
(2) 话题是否统一
陈述主体、陈述内容、叙述角度应保持一致。在文段所提供的语境中,讲述的话题或陈述的对象应该保持一致,而不能彼此混杂。
(3) 前后是否勾连
句子的重点往往在谓语部分。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分句之间明显有顺承、因果、并列等关系,从而使文段在表意上思维清晰、层次井然。
(4) 意境是否协调
文段的画面、环境、情调、氛围、风格应和谐统一。(或阴沉凄凉,或热烈欢乐,或直截了当,或隐晦曲折,或贬或褒)文段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、意蕴同其中的物象、景致高度契合统一,才能感染读者。
(5) 句式是否一致
“一致”的内容比较多,像句子结构、关联词搭配等,关键是找出照应点。语段中的信息前后吻合,彼此呼应,才能在表意上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。
(6) 音节是否和谐
要符合诗歌或语句在字数、句式、平仄、音韵等格律方面所特有的规定。
示例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,最恰当的一句是 ( )
随着雾霾频发,油品质量对环境的影响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。有测试表明,一些城市空气中PM2.5的20%左右来自机动车尾气,而只要使用符合新标准的汽油和柴油, 。有鉴于此,我国将加快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国家专项行动。
A. 即使现有汽车不做任何改造,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也能减少10%
B. 汽车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可减少10%,现有汽车的改造并不是必须的
C. 再加上对现有汽车进行改造,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将减少10%以上
D. 不管是否改造现有汽车,其尾气中的相关污染物排放都将减少10%
答案:A
语段意在强调新标准的汽油和柴油的好处,以及推广成品油质量升级的原因。B项不符合常识;C项强调的不仅仅是油的质量,还有车的改造,重点不突出;D项说现有汽车改不改造都行,显然不符合语段的中心。由此,本题选A。
2. 填空式连贯题
考生要想高效地作答填空式连贯题,必须做到“知彼知己”。
(1) 知彼——命题规律
“填空式连贯题”是对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,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,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、语意连贯、逻辑严密,并且不能照抄材料,另外有字数限制。
①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于何处?
答:来源于文本。具体来说,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、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,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。
②所补写的句子与上下文有什么关系?
答:引领下文、总结上文、承上启下。
(2) 知己——有效答题技巧
①考生需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,确定中心;②理解补写句子与上下文的逻辑关系,确定句子性质;③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:含义、选词、句式;④结合文本,根据字数限制要求,概括答案。
示例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,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,内容贴切,逻辑严密。每处不超过15个字。
药品可以帮我们预防、治疗疾病,但若使用不当,① ,以口服药为例,药物进入胃肠道后逐渐被吸进血液,随着时间推移,② ,当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时就开始发挥疗效,然而,③ ,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,危害身体健康。
答案:①也可能对身体产生损害 ②血液中药物浓度会逐渐升高 ③药物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
横线处补写,要对整个文段进行概括,尤其是横线处前后的语句内容和关键词。①处前面意思是“可以帮助我们”,“但若”是转折词语,故而可推断空①的意思与前面相反。空②前文内容提到“药物被吸进血液”“随时间推移”,可以推断“药物浓度”应该可发生变化。空③前,是“然而”,加之后文说“超过一定限度……产生毒性”,来判断药物浓度并不是“越高越好”。
3. 对于连贯的其他题型,考生需要从以下三方面掌握技巧:
(1) 抓中心
一个句群,虽然由若干句子组成,却表述一个中心。句序的安排必然围绕这一中心问题。因此抓住了句群的中心,就抓住了要害,对句序的认识就会由暗到明。分析句子(如总领句、总结句、过渡句、解说句、观点句、材料句等)的性质和作用,是抓准中心的重要手段。一个句群的中心,大多用一个关键句表达。这一关键句往往放在句首,有时也会放在句尾。
(2) 抓思路
从总体上看,句群小层次一般呈现出相并(并列、对照)、相承(顺接、层进)、相属(总分)的关系。从局部看,句与句之间往往呈现出并列、承接、解说、对比、递进、转折、因果、总分等逻辑关系。理顺句序,要尽可能多地确定出必然相连接的句子,找到“句链”。这是最常用、最基本的方法,一般的排序题都采用此法。从文体来看,记叙文的句序常常以时间、空间为顺序;议论文的句序,常常把观点句放在前面,把材料句放在中间,把总结句放在后面,形成或总分、或并列、或对照、或层进的结构;说明文同议论文一样,往往把事理句放在前面,把材料句放在后面,因为材料是用来说明事理的,材料的内部又遵循一定的顺序(时间、空间、逻辑)。
(3) 抓标志
①关联词语的呼应。关联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或并列、或转折、或条件、或假设、或递进、或因果。
②暗示性词语的使用。“换句话说”,表示等同关系;“与此同时”“与此相反”“反过来说”,表示相反、相对关系,中间不可插入别的词语;“首先”“其次”“再次”,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,不可倒置;“先前”与“后来”,“过去”“现在”与“将来”,表示时间先后;“总之”“综上所述”“由此看来”,表示要提出结论;“诸如此类”,表示综合;“所谓”,表示有所解释;“例如”,表示举例。
③关键词语的重复出现,相同的句式重复出现。
④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(内容上、形式上),也往往体现语言顺序的一致性,肯定、否定的一致性。
⑤陈述对象前后一致,议论角度一致。
⑥对于嵌入式排序、承接式排序,我们还要注意所提供的语境。
示例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,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( )
遥远的箕山,渐渐化成了一幢巨影,遮断了我的视线。 我在那个遗址上发掘了很久,但一无所获。
①如果是冬日晴空,从那里可以一直眺望到中岳嵩山齿形的轮廓。
②箕顶宽敞平坦,烟树素淡,悄寂无声。
③而遗址都在下面的河边,那低伏的王城岗上。
④山势平缓,从山脚慢慢上坡,一阵工夫就可以到达箕顶。
⑤如此空旷,让人略感凄凉。
A. ①②④⑤③ B. ①④⑤③② C. ④①③②⑤ D. ④②⑤①③
答案:D
语句衔接题的解答规律:着眼于逻辑关系上的对应;着眼于情境和空间的一致;着眼于话题的统一;着眼于陈述对象的统一;着眼于结构的协调;着眼于语序的合理;着眼于前后呼应;着眼于音节的和谐。根据语境中“遥远的箕山”可知,下文应总体写“箕山”,首先应选④;④中首次提到“箕顶”,那么后文才有对“箕顶”的描述,所以②应在④后;与②氛围相连的是⑤;⑤中“如此空旷”,正好可以“眺望”,①接⑤后;③中“遗址”与后文“那个遗址”衔接最为紧密,因此放在最后。
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